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記憶,它代表祖先卓爾高越之智慧與民族溫純真善之情感,而于文華的《國學唱歌集——中國節日之記憶》正是以音樂的形式將這種情感恰到好處地釋放出來。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巳、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陽,冬則冬至、臘八、小年、除夕,專輯中節選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大作來詮釋這些沉淀了歷史與文化的節日。詩文作者從戰國屈原到民國蘇曼殊,上下跨越兩千多年,極具時間張力,與節日的綿亙歷史相允合,楚辭的峭古眴煥無疑也增添了節日歷史的滄桑斑駁之感。
小年:“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日,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江浙滬一帶的很多地區稱正月初五為小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鵲橋仙•小年
【宋】劉辰翁 詞林媛 曲
輕風澹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
橋邊曾弄碧蓮花,悄不記、人間今古。
吹簫江上,沾衣微露。依約凌波曾步。
寒機何意待人歸,但寂歷、小窗斜雨。
天香吹下,煙霏成路。颯颯神光暗度。
橋邊猶記泛槎人,看赤岸、苔痕如古。
長空皓月,小風斜露。寂寞江頭獨步。
人間何處得飄然,歸夢入、梨花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