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炒蛋、青筍炒肉、紫菜蛋花湯……端著小飯盒,孩子們排起長隊,整整齊齊。這里是陜西漢中寧強縣胡家壩鎮中心小學,學校474名學生,住宿生占一半。以前,食堂外的水龍頭旁,擺著幾個泔水桶。每頓飯后,都有孩子來倒剩菜。“有的不吃辣椒,有的飯量太小,吃不掉的糧食就倒掉了。”學校“文明餐桌”德育工作負責人譚婷看著心疼,“剎住浪費,需要一套‘組合拳’。”
第一招,便是“飯前登記制度”。“每天9點、14點,當天午餐、晚餐的人數,各班都會準時報來。”學校餐廳負責人楊潤海介紹說,有些走讀孩子,要是父母去田里干農活,午飯也在學校吃。“現在按需做飯,娃娃們愛吃的,我們就多訂一些。”每周“主題班會”討論文明用餐,同學們討論得熱火朝天,還選出了紅領巾文明監督員。
寧強縣北關小學在引導學生珍惜糧食的同時,還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文明餐桌,需要‘家校合力’。”學校德育處主任劉靜告訴記者,“我們會開線上家長會,既引導學生節約糧食,也給父母提出建議。”如今,很多學生回家,都成了“小監督員”。“經常有家長反饋說,現在外出吃飯,在孩子的堅持下,都會打包剩菜剩飯。”
陜西寧強縣把“文明餐桌、光盤行動”實踐活動,納入學校德育課程,多次就校園“文明餐桌”安排部署,涉及學校48所,覆蓋師生3.1萬余人。